景观设计
必一运动美丽中国的杭州风景
必一运动行进在美丽中国建设征程上的杭州,生态环境美,生产生活美,2016年成为省会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2017年成为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1年成为“全国文明城市”,2015年成为中国第10个进入“万亿元GDP俱乐部”的城市,连续14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萧山楼塔镇,那些明清年间的老房子曾经破败了,差一点被拆除了,可如今成了宝贝,修旧如旧,成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家的天堂,被精心打造成古朴典雅的艺术空间;道路修整拓宽,不经意间,随处可见独具匠心的景观小品,这些艺术家们的“作品”,引人流连忘返。
在拱墅区,曾经冒着浓烟的热电厂被改造为烟囱广场,热电厂的“大烟囱”经修整改造后具有十足的“文艺范”,成为广场的“地标”,成为记录城市发展的工业遗迹,也成为周边居民的休闲场所。
在临安於潜镇后渚村,环境整治后,建起了“夜宵一条街”,竹笋交易市场重新活跃起来,之前村民房屋租金每年大约3000元,现在几万元争着要。
19年前的杭州乡镇,则是另一番景象:“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虽然经济发展领先多年,但也“领先”经受了环境污染带来的阵痛,见证了农村环境建设滞后导致的种种弊端。
2002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同志在深刻分析浙江生态建设“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的基础上,鲜明提出,要以建设生态省为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加快建设“绿色浙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年,也成为“美丽杭州”建设的“元年”,杭州由此迈上一个崭新的高起点。
建设美丽杭州,农村是重点,是难点,是主战场。2003年6月,在习同志亲自部署和推动下,浙江启动了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为重点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一工程,成为浙江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工程,杭州在推进过程中奋勇争先。
图为2016年9月4日,在西湖湖面举行的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这场艺术盛宴,向世界传达出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传递着中国的文化自信。 视觉中国供图
同年7月,浙江制定了引领全省发展的总纲领——“八八战略”,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要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围绕贯彻落实“八八战略”,打造美丽杭州的愿景逐步形成,战略蓝图的轮廓愈加清晰。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纵深推进,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中国永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浙江省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经济率先腾飞的同时,更早感受到了“破题”的压力。
“美丽”和“发展”矛盾吗?不可兼得吗?面对这样的困惑,2003年8月,习同志在《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一文中深刻指出,“‘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绿水青山’,只要经济,只重发展,不考虑环境,不考虑长远,‘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而不自知,这是认识的第一阶段”。此后,习同志不断深化和完善关于生态建设的战略思想。2005年8月,他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进一步讲清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帮助干部群众澄清模糊认识,坚定对生态建设的信心和决心,给浙江破了题,给杭州破了题,指明了“美丽”和“发展”一个都不能少的发展道路。
2006年8月,习同志强调,要通过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完善城市空间布局来促进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优化城镇体系,注重大中城市和小城市协调发展。杭州在学习领会这一精神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正如下围棋一样,只有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两个眼”同时活起来,美丽杭州建设才能名副其实。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在这方面,杭州探索出一系列城乡融合的新举措新办法。2010年,杭州全面实施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推出“区县(市)协作机制”,城乡区域统筹实现了历史性跨越。7个城区和5个县(市)结对成5个协作组,在产业、资源、干部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协作。杭州市专门设立统筹基金,每年拿出10亿元支持5个县(市);同时,各城区安排专项资金,每年不低于3000万元用于区县(市)协作。这个机制一干就是11年,至今未曾间断过。由此,“父亲帮儿子、兄弟帮兄弟”的局面不断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势头全面提升,为打造全域景区化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奠定了良好基础。绿野成顷、新舍俨然的美丽乡村,成为之江大地的寻常风景,美丽杭州建设补上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特别是在习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美丽杭州建设走上了更加光明的大道。
2013年,习听取杭州工作汇报时,要求杭州更加扎实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杭州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这为杭州加快美丽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在G20杭州峰会期间,习再次对杭州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之都的期望。
遵照习的重要指示精神,杭州出台了《“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时刻,习再度来到浙江、来到杭州考察。既高度关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也时刻牵挂着生态文明建设。
习在杭州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走进水草丰美、绿意盎然的西溪湿地,对保护绿水青山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来到西溪湿地,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我们开园16年来最好的礼物。”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的何蕾在回想起为习担任讲解员的情景时,难掩激动。指出:“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这为西溪湿地保护提供了重要遵循。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西溪湿地在16年的保护实践中,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的西溪湿地,约68%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水质已经从开园前的劣Ⅴ类提升到总体保持在Ⅲ类以上,核心区域稳定在Ⅱ类以上,设置了虾龙滩、朝天暮漾等五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形成“一曲溪流一曲烟”的独特湿地景致,并探索出了中国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西溪模式”。
杭州城市的“美丽”由渐变到巨变,就是得益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得益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
“西湖之美,美在山、美在水,美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然环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省,杭州市也确立了生态立市的目标和发展战略。生态立市首先要在西湖的保护上体现出来,如果西湖的生态环境都破坏掉了,那就根本谈不上生态立市。”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同志对西湖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
“当时的西湖生态环境,其实已经亮起了‘红灯’。水域面积只有5.6平方公里,处于历史上水域面积最小时期。同时,它的整体水质一般,2001年前后西湖水透明度只有40多厘米,平均水深1.65米。再加上环湖没有打通,湖东面与城市接壤一带被很多单位和民居占据,不少违法建筑使得西湖景观较差。”为西湖种了20多年荷花的西湖水域管理处湖面养护队队长陈来弟回忆说。
为了让西湖这颗明珠再次闪耀光芒,杭州从生态保护、环境美化、文脉延续、景观修复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保护和整治。城市建设由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时代”,迈入以钱塘江为轴线的“钱塘江时代”,为西湖的综合保护整治创造了大机遇。
通过多年持续治理,西湖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西湖水透明度已经从当年的40多厘米上升至80多厘米,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景观效果美不胜收。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统筹西湖西溪生态保护,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杭州于2020年10月29日,召开杭州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推进大会,全面打造“一个湿地公园”,探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生命共同体。
2019年9月29日,随着淳安县千岛湖畔的一声令下,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运行,一泓秀水流入了杭州市寻常百姓家。
“淳安是生态屏障,但过去要考核GDP,干部处于生态保护和加速追赶GDP的两难困境中。”时任淳安县考评办主任鲍永红说。工业污染、矿石开采、沿河养殖……对GDP增长的盲目追求,曾让淳安县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蓝藻暴发、青山荒芜、溪水断流。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如何走出这一困境?2013年,杭州正式取消了对淳安工业总量、固定资产投资等相关指标的考核。2015年,进一步松绑GDP考核,更加关注生态保护、生态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三大方面,考核项目从127项简化到18项。2018年,杭州启动千岛湖临湖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对千岛湖临湖地带建设进行分类管控,并首次提出“禁止经营性开发建设”。
严格的保护,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如今,淳安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30天,森林覆盖率超过75%,境内河道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标准,千岛湖湖区Ⅰ类优质水源可直接饮用。
还绿于民,还湖于民,还生态于民。就在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运行的当天,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正式宣布设立,旨在进一步探索浙江、安徽两省对千岛湖和新安江流域的共保机制,真正打通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通道,推动优质公共服务、民生保障事业资源向特别生态功能区延伸,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必一运动,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绿色福利”。
正是依托一系列生态保护机制的创新探索,2020年10月,杭州淳安跻身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底蕴越发夯实。
“现在环境越来越好了,来我们这边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周末小长假的时候,一队一队的驴友和自驾的游客就经常路过我们村子,很热闹。”淳安县姜家镇占家村村民杨金奎常常感慨,“以前是路通了才能发展,现在是环境好了,才有发展”。
2013年,杭州正式取消了对淳安县工业总量、固定资产投资等相关指标的考核。2015年,进一步松绑GDP考核,更加关注生态保护、生态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三大方面,考核项目从127项简化到18项,从而保护了重要战略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千岛湖。图为千岛湖风景。 淳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谋一域,更要谋全域。从全市的“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行动效果看,美丽杭州建设给整个杭州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杭州围绕水出台了“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一系列行动计划,全方位破解制约城市发展的水问题,探索出“一楼一策、一户一方案”等有效办法,实现“雨污彻底分流、污水规范纳管”;“河长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们从原先的门外汉逐步成长为治水、管水、护水的行家里手……百姓惊喜地发现,原本掩鼻而过的黑臭河消失了,随处可见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治理大气污染,杭州从燃煤烟气、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城市扬尘、油烟废气5个方面发力,逐渐实现了多种大气污染物融合管制、区域间联防联控治理的新局面。从2013年至2020年间,市区PM2.5指数持续下降,从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9.8微克/立方米;霾日数逐年减少,从185天减少到40天。
治理“垃圾围城”,杭州打响了以垃圾分类处置为重点的“五废共治”硬仗。生活固废、污泥固废、建筑固废、有害固废、再生固废一起整治。实施垃圾分类“双随机”检查制度,建立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摘牌机制,深化低价值物品回收利用、生鲜垃圾就近就地处置、园林垃圾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举措。由此,杭州不仅有效治理了垃圾污染,而且让垃圾变废为宝。
杭州历史上一直以西湖闻名,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图为钱江新城核心区,金色球状的国际会议中心和银色月牙形的杭州大剧院交相辉映必一运动,沿江景观带、城市阳台等让新城核心区成了一个绿色大公园。 杭州日报社供图 郑承锋/摄
生态,已经成为杭州发展最动人的色彩,更融入了杭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
2020年6月5日,杭州召开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推进会,再度吹响了向美丽进发的号角。杭州提出,将大力实施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规划纲要及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厚植生态文明之都特色优势,深入推进美丽中国样本建设,奋力打造闻名世界、引领时代、最忆江南的“湿地水城”,努力成为全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
西湖繁星、钱塘碧水、江南净土,城市镶嵌在绿水青山之中,杭州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者,成为新时代令人向往的人间天堂。
大潮奔涌的钱江之滨,矗立着一座引人注目的金色圆球形建筑——杭州国际会议中心。因为极具辨识度的建筑形态,市民和游客都形象地叫它“大金球”。每逢举办重大活动,四海宾朋纷至沓来、会聚于此,它也成为展示杭州现代化、国际化城市风貌的地标性建筑。
“大金球”所在的钱江新城,正是杭州最繁华的中央商务区。沧海桑田,日新月异,如今被称为杭州“外滩”的这片区域,19年前还是一片荒滩,仅有少数村民种菜,几乎无人在此居住。19年间,从沿江到跨江再到拥江,杭州以钱塘江保护传承利用为主轴主线,一笔一划擘画“一江春水穿城过”的动人图景,一砖一瓦建构城市新中心的未来框架,打造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级滨水区域,向中国和世界呈现一个揽江入怀的大杭州。
杭州市钱投集团职工黄加富,见证、亲历、参与了钱江新城蝶变的全过程。2002年初,当新城建设按下启动键,他和所有满怀赤诚的建设者一样,“五加二”、“白加黑”地干了起来。新城隧道、市民中心、富春路、城市阳台、波浪文化城……一个个重大项目次第竣工,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黄加富清楚记得,刚来建设富春路时,与同事走到市民中心地块,偶遇一个老农,还有他的黄牛和牛棚。“当时就在想,这么原生态的地方,以后会是杭州最中心的地段?有点如梦似幻的感觉,但现在已经完完全全变为现实了。”
2018年9月,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来自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的姜丽娟,同浙江省其他4位农民代表一道,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在颁奖典礼上,姜丽娟自豪地说:“我的家乡是美丽的,美丽是绿色的,我们每一个受益者都应该充当起环保大使,让家乡变得更生态自然、更富裕和谐。”
下姜村曾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同志的基层联系点。2003年至2007年,他多次来到这里实地考察,是下姜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下姜村里曾有超过150个露天厕所,而且家家户户散养生猪,整个村子臭气弥漫、污水横流、蚊蝇满天飞。在习同志的关心指导下,村子建了沼气池,家家户户通了沼气。如今,厕所、猪圈里的污水直接流入沼气池,不但村子干净了,还解决了能源问题,有效保护了周边的山林资源。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才能记得住乡愁。2016年10月,姜丽娟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在杭州市区的工作,返回下姜村创业。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家里的房子重新设计改造,办起一家属于自己的精品民宿。由于定位精准、营销得法、服务周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节假日常常一房难求。
姜丽娟的选择让人看到了奋斗青春、成就梦想的希望。村子里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深受触动,有12人陆续回到下姜村创业。返乡青年观念新、脑子活、点子多,不断给下姜村带来新业态新活力。下姜村的产业结构,完成了从小农经济向农旅结合、文旅融合的华丽转身。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美丽经济风生水起,田园梦想落地生根。
下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子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开始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杭州市及淳安县适时引导推动,将包括下姜村在内的枫树岭镇28个行政村和大墅镇4个行政村划为一个核心区块,培育壮大培训业、乡村旅游业、农林业和文创业4个深绿产业,打造生态共美、产业共兴的“大下姜”。
绿色发展天地宽,同心共圆小康梦。2021年3月11日,“大下姜”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推进部署大会举行,成立仅半年多的杭州千岛湖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就迎来了首次分红,各行政村按照出资比例,分别获得5000元到1.5万元不等的分红,收益率达16.67%必一运动。“这次我们分到了1万元,金额虽然不大,但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领到分红的枫树岭镇丰家源村党总支书记丰龙华信心满满。
图为2016年5月拍摄的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晨雾笼罩下的下姜村美如仙境。 杭州日报社供图 钱德星/摄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村到一片村,姜丽娟和小伙伴们的返乡足迹,映衬出杭州“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发展轨迹。特别是2010年以来,杭州深刻把握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生态产生效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数字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千千万万个像姜丽娟一样的青年,扎根杭州创新创业的沃土,将个人奋斗融入城市发展之中,以“美丽事业”助力美丽杭州建设。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杭州一路摸索、一路前行,有过曲折、有过坎坷,但走美丽之路的脚步从未踟蹰、决心从未动摇。破旧而后能立新,隐藏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背后的,是“腾笼换鸟”的转型智慧和“凤凰涅槃”的改革气概。
杭州钢铁集团位于杭州半山的钢铁基地,是杭州家喻户晓的“十里钢城”。在“蓝天保卫战”向纵深推进的迫切要求下,半山钢铁基地与周边环境愈发格格不入。
没有绿水青山,何来金山银山?!关!2015年,浙江省和杭州市两级党委政府协同推进,实现了半山钢铁基地的安全有序关停。
“空笼”飞进“新鸟”。如今,在原半山钢铁基地地块上,一座崭新的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拔地而起。项目保留了钢结构、烟囱、水塔、铁轨等一系列工业元素,在原厂房里再造数据机房,引进具有国内领先技术的存储计算设备,建设约11000个5千瓦标准机柜,目标是打造成为杭钢“智谷数字经济特色小镇”的核心数据中心。
半山钢铁基地所在的杭州市拱墅区,正是杭州城北的老工业区,曾经集聚了主城区2/3的燃煤用量、近七成的废气排放和扬尘污染。2007年以来,拱墅区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关停转迁了低散乱和污染企业2000余家,实现燃煤量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归零”,完成了从老工业区到现代商业商务区的涅槃重生。
在如今拱墅区重点打造的智慧网谷小镇里,国内众多高新技术、互联网龙头企业相继入驻。智慧网谷小镇建成后预计年产值500亿元,拥有数字传媒、数字生活、数字健康、人工智能四大产业板块,成为杭州的“中关村”。
从美丽山乡的“网红村”到繁华都市的“中关村”,杭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阔步前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杭州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向好态势,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26亿元、4821亿元、10959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0:29.9:68.1。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13.3%,高新技术产业增长8.6%,装备制造业增长11.8%,新兴动能和活力加速释放。
西湖区转塘街道外桐坞村党支部书记张秀龙对此深有感触。2005年,他当选为村支书。彼时,在享有“万担茶乡”美誉的龙坞茶镇一带,外桐坞村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经济以传统茶产业为主,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万元。
与经济增长瓶颈相对照的,是外桐坞村毗邻中国美术学院的区位优势、山峦叠翠的自然风光和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张秀龙由此动起了脑筋:能不能因地制宜,通过改造老旧农居、整治村庄环境,为中国美术学院老师、艺术家提供创作基地,打造一个艺术村落?为此,他挨家挨户串门走访,收集意见建议,凝聚发展共识。这一设想,很快得到了其他村干部和160位村民代表的赞同。
如今,向往照进现实,外桐坞村已然成了飘着茶香的艺术村落。张秀龙如数家珍地报出一组数字:“现在村里85%农户的房子都租出去了,总共有100多位美院老师和艺术家在村里开设了工作室。租金收入加上茶叶产销收入,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6.1万元。”
在外桐坞村年糕坊的一面墙上,用毛笔字写着一首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们吃年糕,糖蘸蘸多吃块,盐蘸蘸少吃块,弟弟吃了快长高,舅舅吃了事业高,舅妈吃了工资高,我么吃了成绩高,新年到吃年糕,祝愿大家年年高!”朴素民谣,乡音乡愁,伴随的是日新月异的美丽故乡。
富起来的不只是“口袋”,还有村民的“脑袋”。张秀龙满脸自豪地说,他收到了小孙子送给自己的一幅画,这让他开心得不得了。这幅画的指导老师正是他们家房子的租客——一位美院的老师。
类似的故事在外桐坞村比比皆是。和艺术家们同在一个屋檐下,天天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濡染,不少村民闲来无事也挥毫泼墨,俨然一个个业余艺术家。外桐坞村文化礼堂内有一间书画室,展示着村民们的优秀书画作品,翰墨书香氤氲之间,村民们的精神文化世界被艺术深深浸润。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未来之时心生向往,来了之后又不舍离去。杭州便是这样一座城市。
大运河畔,一栋古朴民居建成的昆曲博物馆内,浙江昆剧团专业演员一段温婉的唱腔,展现的是杭州的人文之美。潺潺河水,承载丰饶物产,孕育璀璨文化;袅袅余音,穿越千年文脉,尽诉钱塘繁华。
大运河本身,恰如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如今,在大运河南端终点地标——拱宸桥的附近,已然形成一个“国字号”博物馆群落。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市民徜徉其间,如同品味一场中华文化的饕餮盛宴。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在千岛湖沿湖路段建成150公里的自行车骑行绿道,吸引了来自海内外无数骑行爱好者来此体验,也成为千岛湖一道美丽风景线。图为骑行者的天堂——千岛湖环湖绿道。 千岛湖传媒集团供图 汪黎明/摄
把无处不在的文化底蕴,转化为群众有感、公平普惠的民生福祉,升华为一种基于文化自信的行动自觉。桥西历史街区、小河直街、大兜路历史街区的运河古居,重现运河人家依水而居的生活习态;富义仓、老开心茶馆、剑瓷视界、拱宸书院等文化体验点,展示文化活态传承的无限可能;“新年走大运”活动必一运动、运河元宵灯会、大运河庙会、运河龙舟赛等深受市民喜爱的品牌活动,唱响精彩的文化“四季歌”……
与西湖景致咫尺之遥,有一条步行街——湖滨步行街。漫步其中,一面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胜景,一面是现代科技赋能的新零售场景,历史与现实交汇,时尚、智慧、人文元素交织,市民、游客在其中流连忘返。
街区锚定“首店经济”、“直播经济”、“夜间经济”等发力点,持续推进业态提升和形象升级,老字号焕发新生,新店铺夺人眼球,杭州书房、知味观线验店、联华鲸选主题超市等成为“网红”打卡点。
街区统一接入智慧综合管理平台,涵盖街区治理、智能出行、智慧商业等功能板块,聚合到后台监控大屏上,人流、车流等大数据动态更新,一目了然。
走在市区道路的斑马线上,你不用担心汽车横冲直撞,杭州司机会主动停车礼让;骑自行车,你不用害怕机动车会来抢道,杭州有专门的骑行道路;在十字路口,头顶上有遮阳遮雨棚,你可以有几分钟安心整理一下被雨淋湿的头发;在繁华的道路旁,杭州建设了200多个24小时开放的“城管驿站”,让环卫工人、交警、拾荒者可以在此休憩……
杭州的美蕴涵的文明精神,看得到、摸得着,有高度、有温度。在富阳区众缘村,村民黄小荣在河边发现一个小女孩溺水后,毫不犹豫地从5米高的堤坝上跳下去施救,被称为“最美爸爸”……杭州的“最美现象”已从“风景”变为“风尚”,从杭州走向全国。据统计,近年来杭州先后涌现了7名全国道德模范、17名省级道德模范和160多名市级道德模范,共评选出各行各业“最美杭州人”25000余人。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同样重要。从晴好雨奇的西子湖到流水悠悠的大运河,与美景相伴的不仅有“潮街”,更有“善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里的这句话,在拱墅区有着生动的实践。2017年8月,该区创新设立了党委领导下的住宅小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三方办”),专门集合各方力量协调解决小区治理中的难点问题,避免“踢皮球”。在区“三方办”的指导下,小河街道首创“红茶议事会”,生动鲜活地演绎了众人事众人商量办的场景。
与一般社区议事会不同,“红茶议事会”引入了新角色——“促动师”。在居民代表商议过程中,促动师会引导每一位居民代表把意见清晰表达出来,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将“百条心”更快拧成“一股绳”。“人多意见容易分散、难以统一,促动师最大的作用是保证讨论围绕问题本身,促进成员以更具效能的方式思考和对话,推动居民就讨论事项达成共识。”小河社区居委会主任于丽萍介绍说。
一杯红茶暖人心,围炉共话百姓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让民生实事真正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那些年,从踏上浙江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习同志就关注生态保护、心系绿色发展。他说:“千万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点经济的利益。”
那些年,在走遍浙江山山水水的一步一履中,习同志亲自擘画生态省建设宏伟蓝图,希冀以20年左右的接续努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化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建成一个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社会文明的“绿色浙江”。
作为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始终牢记习同志的教诲和嘱托必一运动,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描绘美丽中国的“杭州风景”,呈现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的生动局面,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许多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启示。
“杭州风景”启示人们,必须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客观规律。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杭州风景”启示人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入手,排忧解难、兴利除弊,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生态产品和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对清水治污、交通治堵、大气治理、垃圾分类等事关民生福祉的行动,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强化历史街区、传统建筑、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让城市和乡村保持鲜明的风格和特色。大力弘扬城市人文精神,倡导文明新风,把开放包容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和社会管理之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杭州风景”启示人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去谋划、去推进,使它们互相支撑、协同共进,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弱。杭州实践证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有利于更加有力地突破资源要素瓶颈,更加坚定地调结构、促转型,更加自觉地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竞争发展新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杭州风景”启示人们,必须从各地的空间格局、经济基础、自然禀赋出发谋划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河流水系、交通干线为生态廊道,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湿地保护公园和森林公园等为关键生态节点,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坚决对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产业说“不”,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推进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实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杭州风景”启示人们,必须强化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深化改革创新,健全体制机制,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加大生态环保财政投入,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经济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调动市场主体发展生态经济的积极性。健全政绩考核机制,改革考核方法手段,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强化排污者责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杭州风景”启示人们,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为绘就美丽中国画卷、实现美丽中国梦想而接续奋斗。在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一步一步地有效推进。深刻把握美丽中国建设的长期性、战略性、系统性,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切实当好一方山水的“临时托管人”和“薪火传承人”,真正把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实现永续发展。